对外传播翻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作为沟通中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果说,21世纪前,中国主要是通过译介西方文化思想和社会经济科学信息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那么,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新世纪,则应更加注重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总体规模、独特发展道路和巨大文化影响力,也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不论出于交流的愿望还是抗拒的目的,都更加关注中国,对中国信息和中国文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对外书刊、新闻和广播电视等相关机构的广大翻译工作者,积极向世界各国人民介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为世界人民了解我国做了大量的工作。
今天,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人们都可以阅读到来自中国的外文报纸、杂志、图书,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多语种的声音,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外文电视节目,浏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等网站用几十种语言发布有关中国的最新信息。国家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在世界不同国家成功举办并形成品牌。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中美文化论坛、中欧文化对话、中日文化界人士座谈会等思想文化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新时期翻译工作者的辛勤奉献和付出。
在出版领域,得益于一系列政府鼓励政策和措施,越来越多的文化经典或精品得以在国外出版发行,这些项目主要包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出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6年启动)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2009年启动),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09年启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推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0年启动)。这些项目都以资助翻译、出版和(或)国外发行费的形式,鼓励国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工程使得《论语》、《中华文明史》等传统文化精品和大量反映当代中国各领域发展的图书很快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图书市场推出并发挥影响力。其中,中国外文局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作品、2012年即将完成的《大中华文库》百部中国文史哲经典作品英译、以及前几年外文出版社推出的500万字的《本草纲目》英文版,10卷本《学术中国》英文版等都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精品,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开发和拓展,网络媒体传播方兴未艾,并逐渐成为我国对外传播领域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互联网媒体诞生于2000年前后,使用外文发布新闻的主要网络媒体有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和英文的中国日报网站,每天更新外文信息上千条。这些外文网站已成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情况的固定信息源,使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可以用母语直接了解到中国的反应和中国政府的立场。以“国情网”著称的中国网,在发布每日新闻的同时,着力向各国读者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基本国情资料和权威的数据统计资料,已经成为海外网民的“中国百科”,目前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每日上网访问。此外,中国的一些地方网站,如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传媒网站,也相继开通了外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