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缺失探究
江西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 徐美娥
【摘要】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民族文化缺失的现象。大学四年几乎没有开设任何母语提髙以及加强民族文化知识的课程,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对母语文化的自卑心理。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承担着未来文化传播的任务,缺乏民族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精神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播。翻译教育必须注重本民族语言的修养,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才能更好地译介、传播民族文化。
【关键词】翻译教学;民族文化;文化底蕴;缺失
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2005)在谈到翻译时强调:中华文化要靠中华民族来传播。《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一个突出特点是强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但是我国目前情况不管是图书翻译、影视制作,还是语言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文化入超的现象。我们翻译的西方著作品种多不胜数,而输出西方的中国文化的作品却很少,且内容极不成比例。在影响极大的美国纪录片DISCOVERY中,100多集中只有3集谈到中国,而且内容非常肤浅。
外来文化的涌入,使我们了解世界,但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让世界来了解我们。在经济建设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丰厚的民族文化作为后盾,相互发展,共同繁荣。在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翻译,应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而为社会输入翻译人才的翻译教学,尤其应该注重培养具有丰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翻译人才。但我们现在的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已成为升学、应聘、升职等社会活动的杠杆,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一些人的母语自卑心态,严重影响到母语的继续学习与深人。目前英语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在未来的翻译工作中很难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播的重任。
1.英语专业学生民族文化素质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基础,这个民族只能消亡。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然而英语专业学生民族文化素质现状令人担忧。
1.1民族文化底蕴的缺失
文化底蕴是指一个人经过学习培养所具备的人文素质。民族文化底蕴源自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深人了解,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就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经典的了解,这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在我国的基础语言教学中,有弱化母语教学的倾向,而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更是普遍忽视母语的继续教育、忽视中国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缺乏语言、文化比较类课程的教学,仅有的文化课程——外国语言文学史为必修课,而中国文学史的课程却没有,其他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根本就没有开设。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淡薄,多数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过我国经典文学作品,更不用说系统接受过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大学四年完完全全的英语学习,学生对“西洋文化本末系统”有了深入地了解,却对自己本民族文化更为陌生、不了解,缺乏民族文化的深人,民族文化底蕴缺失,母语的应用能力也大大退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一个有着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传统文化能给予我们更多的灵感、更多的人生启迪。任何一个民族、文化或地域的历史所积淀的文化、知识和经验,都能使我们更明智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眼前的处境。如果对自己的历史不了解、不重视,那么就会对自己的文化认同、自身处境的理解产生偏差。单纯学好英语并不能作好翻译,学好英语只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对英语知识了解了,而忽视民族文化的内化,甚至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产生偏差,也就缺乏了翻译的文化交流特性,就不存在着对等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根本谈不上弘扬民族文化。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否则就没有能力译介国外先进文化,更无向国外译介汉语民族优秀文化的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