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传中如何正确理解讲话者的意思
口译中表达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关键在于把握讲话者的主要思想。如果译员记得几个重点,就很容易将整个讲话回忆起来。因此必须知道哪些思想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没有强调重点的同传,即使所有内容都不缺也不算是成功的。通过透彻的分析,译员可以省略一点或几点。能对讲话进行概括是口译人员必备的技能。抓住作为讲话主干的要点,并在翻译时给予足够的强调。次要的思想不一定不重要,但在整个讲话中分量相对要轻一些。在理解阶段,译员必须牢记以下几点:
无须注意每个单词的意思,但必须把握讲话的总体思想,语言理解是必需的,但仅仅如此,还不能使译员有效地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讲话的内容;要理解讲话人的意思,通常无须理解每一个单词或表达,这些词在口译中也没必要全都复述出来,译员不是多语词典和百科全书,有不明白的可以提问题。
帮助理解的另一种手段是跟踪讲话人的思路。口译常见的话语主要有六种类型:
(1)叙述言语体。其思维线路主要有:a.沿事物发生时间线索叙述,b.沿观察事物一般顺序描述,即先讲引人注目之处,忽略或夸张某些细节,同时叙述人物动作,c.某些有意破坏一般规律的叙述方式。
(2)论证言语体。其思维线路主要有:
a.沿认知客观世界的一般顺序论述,即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等,
b.按论证文体一般结构论述——尤其是有稿发言,即先论点后论据,有引言有结论等,
c.无稿论证言语中常见的,从语汇、概念或某一画面引发而去的自由联想思维方式。其内部规律是:循着词与词、概念与概念、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相似、相依或相反性而联想起另一词、概念或画面,再予以发挥。它不一定等于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而更是一种潜意识思维,可以“形象”,也可“抽象”,发言人往往沿类似线索返回发言“主题”。
(3)介绍言语体。其思维线路主要是循观察与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介绍,如参观游览介绍或产品介绍等。违反这一规律的做法很少见。
(4)礼仪性演说体。其思维线路主要是沿相对固定的套式表述内涵,如祝因此熟悉这些套式显然很有好处。
(5)鼓动演说体。其思维线路主要是联想式与综合式。
(6)对话言语体(包括会谈)
总之,无论讲话人单独或混合使用何种类型,都有一定的思维线路可循。译员都可以对讲话人的思维逻辑进行归纳,对其叙述或介绍顺序加以排列,或追寻其联想线索,或循固定套式把握其思路。除此之外,译员还可以通过抓重点词与主干词帮助追踪讲话人的思路。